江苏高质量培育“数字工匠”的实践探索

作者: 时间:2023-09-11 点击数:

促进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,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的产业工人,必须加快培养一支“数字工匠”人才队伍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。

实体经济是江苏的“看家本领”,数字经济是江苏转型发展的“关键增量”。2022年,江苏省GDP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,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,物联网、工程机械和生物医药等10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数量居全国第一。促进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,不仅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,也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的产业工人,必须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、专业化、复合型的“数字工匠”人才队伍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。

为进一步了解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江苏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现状,课题组走访了与江苏省制造业优势产业链相关的企业、职业院校。通过座谈会、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等,深入了解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江苏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、问题,并提出对策建议。

江苏优势产业链中“数字工匠”培养的特色亮点

第一,构建数字人才的源头培养体系。为培育“数字工匠”,技工院校先行先试,初步建立数字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。一是围绕产业发展设置专业,如常州技师学院新开设数字技能专业,并将数字化内容贯穿于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。二是围绕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,如淮海技师学院成立首家数字产业学院,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、设置专业课程、安排授课师资、组织实习实训、参与考核评价,校企参与率达100%。三是围绕岗位需求共建共享实训基地,实现学院实习工位与企业生产岗位无缝对接。

第二,赋能数字平台的人才管理机制。一是使用智能招聘平台,如友达数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人才数据库管理,通过大数据分析所在岗位的技能人才画像,实现人岗精准定位,靶向选才。二是开发智能培训平台,如华虹半导体(无锡)有限公司采用智能化培训,员工可一键获取对应机台的相关课程。三是推行“人人都是开发者”,如SK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推进代码开发编程语言学习,提高员工数字技术能力,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。

第三,强化数字技能的人才激励导向。一是开展数字技能评价认定,如南通通州区围绕数字产业衍生的新职业、新技能、新工艺,支持企业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,自主开展数字技能人才评价。二是打造与时俱进的平台,如扬州市总工会聚焦数字经济发展,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20多场,助推数字领域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等级。三是落实“以技提薪”,如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实行多年的“知识产权银行”写进集体合同,个人或集体的创新成果,除享受基本奖励外,还会以积分形式存入银行账户,兑换现金。

江苏高技能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

其一,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处于起步阶段,培训、评价、激励等机制建设亟待完善。调研过程中,只有3家企业开展了员工数据分析、计算机运用能力提升培训课程,大多数企业并未做相关规划。近年来,江苏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,颁布多项支持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的政策,但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相比,数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,数字技能类专业开发、职业培训、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需进一步建设和完善。

其二,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,传统技能人才面临转型难问题。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,一大批高精尖设备取代传统设备,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,从业者在既有技能基础上,需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,这就导致了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产业工人过剩,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局。调研过程中,多家企业表示,除了对外招聘技能人才,现在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现有传统技能人才转型,赋能数字技术。

其三,个性化技能培训欠缺,实训平台建设落后,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的培训不足。目前开展的公共培训大多为常见工种的技能等级类培训,培训内容较常规,技能水平不高,无法满足技师及以上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,更不适合新兴或细分的行业相关岗位技能培训要求。实训平台对提升技能人才的实操能力有着关键作用,但除少数大型企业的培训能使用最新设备设施外,大部分培训单位的实训设施较为落后,且现有实训平台以观摩示范和模拟操作为主,远达不到真实操作的效果。

其四,产教融而不合,校企合而不深,培养各方未形成统一体系。目前,大多数企业与学校合作主要以校园招聘、输送实习生、共建教育基地为主,而新型学徒、订单培养、企业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等深层次合作较少。从学校角度看,大多数教师缺乏产业实践经验,难以把握企业用人需求,而且教师的科研、教学压力较大,占据了大量精力。从企业角度看,一个学生的培养周期至少需要3年,而很多企业不愿在长线培养上投入大量资源。

“数字工匠”高质量培养的关键举措

一要筑环境,厚植成长沃土。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加快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夯实数字技能人才发展的产业环境;推动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,打通各部门间数据壁垒,建设覆盖全省的人才大数据体系;建立数字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,开展数字职业技能竞赛,为“数字工匠”提供切磋技艺的舞台。

二要强教育,落实协同育人。统筹发挥智能制造企业、工业互联网行业、职业院校的作用,共建共管数字技术职业学院,开展数字人才专业建设;完善“引企进校”等多元办学机制,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,提高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;深化教学改革,在学生知识模块中充实数字技能教学内容,培育既有行业技术背景又有数字化素养的复合型、创新型高技能人才。

三要抓培训,提升数字技能。建设数字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,聚焦数字技术新职业新工种和紧缺岗位,加强职业技能培训;重视中小微企业,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培训需求,以产业园为单位,集中面向企业提供职业技能认定服务和技能培训资源信息;把熟练掌握数字化知识、技术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重要培训内容,促进传统产业工人转型。

四要广宣传,营造浓厚氛围。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政治地位;将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有机融入小学、中学、大学的思政课,培养学生热爱劳动、技高为荣、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;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,通过设立“工匠日”、劳模工匠馆等,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营造全社会崇尚技能、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。

(江苏省产业工人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)


版权所有©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   联系地址: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16号  湘教QS4_201306_010032  湘ICP备0500048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