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政行企校合作 协同推进立德树人

作者: 时间:2023-07-12 点击数:

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进一步深入推进政、行、企、校合作办学,全力实现四方协同一体化育人。

夯实各类队伍,强化一体化协同育人保障

学校配齐建强协同育人工作队伍,实现同向同行、互联互补。一是推动形成全员育人格局。实施校领导进课堂、进班级、进宿舍、进食堂、进社团、进讲座、进网络等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,专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,推动全员共同关注、共同研究、共同创新思政工作。党委书记、校长每学期亲自给大学生讲授思想政治课和形势政治课,效果凸显。学校设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,制定了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师风考核办法》,实行师德“一票否决”制。建立了党务思政干部教师分级培训体系,先后组织中层干部、辅导员、思政骨干等分赴井安山干部学院、西柏坡干部学院、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地培训学习,累计培训463人次,通过培训党务思政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升。同时学校将政行企校社会各界精英纳入全员育人体系,成规模、可持续、立体式地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。组织开展“百名兼职思政导师进学年”活动,计划用五年时间,建设一支由党政领导干部、各领域的专家学者、优秀企业家、社会知名人士等构成的100人左右的兼职思政导师队伍,通过讲座、论坛、访谈、结对等形式,利用讲台、社区、企业车间等场所,与大学生展开深入交流。二是是推进育人力量交流融合。优选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、学业导师、实践导师,引导教师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。推进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协作,构建线上和线下衔接“双师同堂”育人机制,线上思政课教学以思政课教师为主、辅导员为辅,线下社会实践由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分工负责,形成协同效应。三是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方式,开展校企共建党支部品牌活动,充分融合校企双方教学资源、实训与培训资源、师资团队,共同开发项目任务课程、工学结合新型教材,开展“听大国工匠讲质量故事”等品牌活动,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的独特而积极的作用,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改革培养模式,探索一体化协同育人合力

学校积极构建协同联动、多方参与的育人机制,形成合力。一是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服务学生多元成长成才为中心,深化“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”模式改革,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、文化知识、社会实践各教育环节,系统构建思政教育、特色文化、社会实践三大育人体系。开展基于个性化教育的“学分银行”制度改革,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,形成个性化、多渠道多元人才培养机制。建立“大国工匠顾秋亮工作室”,与品牌企业合作成立开源创新学院,实施柔性组班、导师引领的体制创新,目标导航、项目驱动的模式创新,追求精湛、鼓励拔尖的机制创新,以“汇集优秀生源、整合优质资源、创新培养模式、打造杰出人才”为理念,促进专业知识、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,培养思想品德好、技术应用能力强、技艺精湛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,全面提高复合型、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。近两年,学生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,学生每年申获专利180余项,获得各级各类创新竞赛奖项达500多项。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1200多项,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5项、“挑战杯—彩虹人生”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4项、“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”一等奖3项。学生还获省优秀毕业设计(论文)一等奖21项、优秀团队25个,获奖数量和等第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持续居领先地位。二学校在现有“订单培养”“顶岗实习”“工学交替”合作的基础上,进一步开展学校间、企校间、行校间、政校间人才的共同培养工作,政行企校合作在校内建成了“多功能、开放式、共享型”实践教学基地,目前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、5个省级实训基地、4个基础实验中心、8个专业大类实训中心,在校外建立了200多个实习基地,其中90多家企业成为学校“工学结合”顶岗实习基地。总结相关成果的《高职实训基地关键资源池(KR-POOL)模式的研究与实践》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。学校积极拓展人才培养的合作渠道,探索和构建了以现代学徒制为典型的多类型、多层次、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,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、实用性和有效性。截止目前,学校与江苏大学联合培养的八届四年制高职本科毕业生顺利毕业,因理论水平高、应用技术能力强,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。

拓展服务平台,丰富一体化协同育人载体

学校依托江苏智能制造先行优势,创新构建了“两服务、三聚集”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体制。一是推进集团化办学,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。学校以牵头组建的全国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职教集团、江苏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、无锡市物联网职教集团等平台为依托,开展集团成员间的合作,优化资源配置,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、职业岗位对接,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,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,同时实现与企业物质、智力资源的集中与共享,校企共建6个省级技术创新与研发中心,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,将生产、科研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、新成果及社会经济发展前沿知识,转化为教学、科技资源,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团队7个,建成2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,建有汽车检测与维修等2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。通过校企双向品牌互动,学校与一批企业建成互信融合的命运共同体,在世界500强等品牌企业的引领下,与23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,50多家企业为学校提供7000多万元仪器设备,58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或订单班,学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达17.3% 。学校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工业事业部OEM解决方案合作伙伴,相关专业教师也被聘请为施耐德的荣誉顾问。二是共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,服务装备制造业升级和物联网产业发展。学校主动面向“中国制造2025”以及无锡市提出的“制造强市”目标,在机电类主体专业的基础上,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主线,政行企校四方合作投资6000余万元,建成了国内一流,集研发、生产、教学于一体的“智能制造工程中心”,以中心为载体,完成了国家级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,并成为全国物联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,同时,以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为依托成功申获了国家“十四五”教育强国工程项目,数控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也成功入选国家“双高”专业群,实现各方共赢的良好局面,学校连续被评为“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”单位。

整合各方资源,提升一体化协同育人实效

学校抓紧抓实整合育人资源,推动思政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、贯穿全过程。一是整合课程资源。推动“课程思政”为目标的教学改革,设立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工程”教改定向支持项目,深入发掘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。邀请政府、行业、企业的专家代表兼职给大学生上好思政课和形势政治课。推进日常思政教育课程化、学分化,把创新创业、社会调研、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纳入思政课教学计划。二是整合文化资源。学校统筹物质文化、制度文化、精神文化和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,构建了“一体两翼三融合”的文化育人模式,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,以课外文化活动和网络学习教育为“两翼”,通过融合区域文化精髓,探寻吴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契合点,把“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”的东林精神、“经世致用、实业报国”的民族工商业爱国主义情怀、乡镇企业“四千四万”的创业精神等融入教学过程和校园环境。学校还建设“机械工业文化园”“无锡籍院士馆”等文化场馆,与中国(无锡)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30多家单位共建素质教育基地,定期组织学生参观,以求学报国的院士风范、实业报国的锡商情怀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、笃学之心、创新兴趣。


版权所有©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   联系地址:长沙市雨花区圭白路16号  湘教QS4_201306_010032  湘ICP备05000484号